一代賢令竇容邃(上)
版次:08作者:2022年01月11日
竇容邃編的《乾隆縣志》
雍正十一年,即公元1733年夏,50歲的舉人竇容邃,奉旨從京城出發(fā)。怵于蜀道“難于上青天”,他放棄了騎騾馬,改由棧道徒步而行,趕到成都已是初秋。他拜過巡撫西林覺羅·鄂昌,便手捧任命文書,往川東新寧趕。
一路上,成都的破敗蕭條,人煙凋敝,就像一幅幅褪色的水墨畫,一直浮現(xiàn)于眼前。沒想到,大清王朝建立都快一百年了,這座往日繁華的都市,竟還沒從那場戰(zhàn)亂中喘過氣來。他猜想,偏遠的新寧,只怕更加破敗、荒涼。一種被發(fā)配的凄涼,一種無法言說的感傷,立刻涌上心頭。
竇容邃心事重重地從成都趕到萬縣,而后沿梁山(今梁平)經(jīng)任市鋪(今任市鎮(zhèn)),再穿馬號趕到新寧淙城,已是次年農(nóng)歷8月初。沿途的艱辛自不必說,單是一路的虎嘯猿啼,千里無雞鳴,已壓抑得他喘不過氣來,使他越發(fā)堅信先前的猜想。
淙城雖不是想象的那樣偏僻,但無處不在的凋敝,還是讓人觸目驚心,尤其是建于前朝成化年間,后經(jīng)多任知縣修繕的縣城池,因明末的戰(zhàn)亂,幾乎成了廢墟。那坍塌的城墻,歪斜的城垛,支離破碎的城門,連同院落里老氣橫秋的野草,蓬勃叢生的灌木……直看得竇容邃搖頭嘆氣。
竇容邃在廢墟旁的簡易衙門里安頓好食宿,稍事休整,第二天便帶著幕僚騎著馬,從縣城一路西行。他穿普安場到寶塔壩,然后折而往北到楊家壩、糖坊壩……秋收后的一個個壩子,只留下一行行深深淺淺的禾茬,和一些來不及搬走扎成錐形的干枯稻草,間或有三五只白鶴,或盤旋于壩子的上空,或落于田間,優(yōu)雅地邁著紳士般的步伐。四下里一片靜寂,只有秋陽靜靜地照射著空曠的原野。竇容邃望著那些干枯的禾茬和在禾茬上邁步的白鶴,望著那一望無垠寂靜的原野,望著原野周圍星星點點的民居,心里燦然一亮,他沒想到偏僻的新寧,居然還有一個連一個如此遼闊的壩子。
不久,他再次穿越馬號,到今任市、長嶺、甘棠等地,高橋壩、箭口壩、龍井壩……一個個遼闊的壩子又赫然出現(xiàn)于眼前。這一個個壩子,就像一束束光亮,照亮了他晦暗的心,讓他在失落中看到了希望;這一個個壩子,就像一粒粒火星,點燃了他心中的激情,讓他在困惑中找到了施政方略:筑城池、疏古道、促生育。
筑城池新寧自西魏廢帝二年(553年)置縣后,因位置偏遠狹小,人口稀少單薄,于隋開皇三年(583年)并入石城縣(今達川),唐武德二年(619年)復置后,縣城池由當初的沙壩場境遷往廢開州城(今寶石舊縣壩),直至宋至道二年(996年)遷往淙城(今淙城街道辦),縣城池的位置才固定下來。
明洪武四年(1371年),新寧并入梁山縣,十年后又很快復置。其后,縣城池得到快速發(fā)展。明成化年間,知縣茹玉將縣城池的土墻改為石墻;弘治八年,知縣張琮環(huán)城池構(gòu)筑碉樓;正德六年,知縣王良增修城垛,開挖壕溝,并在東、南、西、北分別建起了龍勝門、珠明門、清河門、寶潤門。至此,一座規(guī)模算不上宏大,但結(jié)構(gòu)堅固設施較為完善的縣城池,昂然挺立在淙城。然而,它卻未能躲過明末那場戰(zhàn)亂。
戰(zhàn)亂毀滅著城池,更讓無數(shù)百姓葬身,到康熙七年(1668年),新寧僅剩18姓人,全縣各地,到處是一派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無雞鳴”的凄涼。清政府為減少開支,再次將新寧并入梁山縣。這一并,竟然長達61年。61年來,本就破舊的縣城池越發(fā)變得破敗、凋敝。
竇容邃每每看到這個廢城池,看到老百姓如無頭蒼蠅似的一番亂撞,終于找到臨時壘砌的縣衙門,心就涌起陣陣刺痛。新寧都復置四年了[新寧于雍正七年(1729年)復置,竇于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到任]老百姓竟不知縣衙門身在何處,一旦碰上困難,他們?nèi)绾稳フ夜俑咳绱艘粊?,官府只怕威信掃地,又如何引導發(fā)展生產(chǎn)?
他記得,那是到新寧任職一個月后的一天下午,他正坐在衙門里疏理公務,一個面目黧黑蓬頭垢面的中年男人,突然立在門前。“媽呀!終于找到了!”男人喘著粗氣,驚喜地叫著,跟著一屁股坐在地上。原來,這位家住回龍場峨城山下的陳姓男人,因不知新寧已重新置縣,他徒步趕到梁山縣衙門,對方卻告之,他的事現(xiàn)已歸新寧管,遂又馬不停蹄地往回趕。竇容邃至今還回想得起,那個陳姓男人的狼狽、凄苦、無助。
是該讓縣城池重新挺立的時候了。竇容邃主意既定,便立刻找來工匠,細細匡算恢復城池所需的土方石料、人力物力,然后書面申報上級,懇請撥款。在申報中,他特意強調(diào)恢復縣城池對振興新寧士氣、發(fā)展人口的重要。
其實,因戰(zhàn)亂與瘟疫,四川各地人口急劇減少。史載,康熙二十四年,全川人口僅9萬,后雖經(jīng)湖廣填川大規(guī)模移民,四川各地人口依舊寥寥。以新寧為例,竇容邃來之前的1730年,全縣僅28100人。
許是竇容邃的申報,觸到了朝廷痛處,上級很快撥來了修復城池的白銀。竇容邃召集全縣的能工巧匠,幾個月后,一座嶄新的城池矗立在了先前的廢墟上。
疏古道當初,竇容邃經(jīng)任市穿馬號,一路顛沛流離赴新寧,馬號的崎嶇艱險、破損殘缺,已深深印進他腦海。及至扎根新寧,他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蜿蜒殘損的古道,竟是新寧前廂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,新寧所需要的布匹、食鹽等,都是那些販夫走卒,用騾馬,用肩挑,用背磨,一步步從萬州碼頭丈量,然后穿越馬號而來;寶塔壩等地出產(chǎn)的大米,紅花山等地出產(chǎn)的油桐,也是那些販夫走卒咬緊牙,一步步穿越馬號,送往萬州碼頭。馬號是新寧的大動脈啊。想起那些販夫走卒背著筐,挑著擔,牽著馬,趕著騾,跋涉于馬號狹窄筆陡的古道,竇容邃就陣陣心悸。如果販夫走卒們出現(xiàn)意外,他們的父母、妻兒……竇容邃不敢想下去了。
竇容邃決心整治馬號是在建好縣城池的第二年。百姓們得知竇知縣要引領大家整治馬號,欣喜若狂,尤其是普安場那些經(jīng)營店鋪的,更是拍手叫好。
竇容邃領著施工隊伍,浩浩蕩蕩開進馬號。此后,他和工匠們一道,鉆荊棘、攀山崖、勘地形、睡巖洞。他坐鎮(zhèn)馬號,指揮著工匠們,一面將坍塌的路基重新修復,將斷裂的石梯重新調(diào)換,一面在狹窄處壘坎鑿石,在轉(zhuǎn)彎處拉直削角,在陡峭處掏挖填補……
竇容邃修路,還引出一段佳話。一個家住白巖山山頂(馬號最高處)叫王明性的村民,得知竇容邃親自引領大家整治馬號,自發(fā)籌集資金,組織村民加入到修筑白巖山道(馬號最險絕的一段)中。他們發(fā)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,用鐵錘、鏨子,將險要處鑿平,將狹窄處拓寬。修到一半,卻因資金短缺不得不停下。后來,王明性籌集的70000文銅錢連同布匹,全被盜走。傷心絕望中他趕到縣衙門,竇容邃安慰他說,不出10天,盜賊定將銅錢歸還這。3天之后,盜賊果將銅錢歸還。失而復得的銅錢,讓王明性既驚又嘆,他再次找到竇容邃,表示愿意再拿出一半的錢,將剩下的路修完。王明性的善舉,讓竇容邃大為感動,他特寫下《白巖山修路記》,以褒揚他的行為。此文后來載入新寧縣志。
促生育馬號整治好,竇容邃又一次踏上了后廂之旅。這天,他騎著馬,帶著兩個幕僚,沿金馬山,繞黑寶塔,然后穿馬號,一路前行。
他們馬不停蹄地趕到任市鋪,轉(zhuǎn)道長嶺崗,然后前往甘棠鋪,到達甘棠鋪時,已接近正午。當?shù)毓賳T見了竇容邃,熱情地將他迎進官衙,準備用最豐盛的酒宴款待父母官,卻被竇容邃制止了。
竇容邃草草吃完午飯,便帶著幕僚與當?shù)毓賳T,去田間察看即將收獲的稻谷。甘棠鋪一帶的壩子,雖不及寶塔壩遼闊,但箭口壩一帶,還是無邊無垠。然而,即使這樣一個遼闊壩子,那些已泛黃的耷拉著腦袋的稻谷,也只是這兒一畦,那兒一垅。甘棠鋪竟比想象的還要荒蕪,他再也沒有心思往前走了。
竇容邃剛回到甘棠鋪,就見一店鋪前圍著一大群人,撕心裂肺的哭聲正穿過人群,洶涌而來。竇容邃一怔,早有官員跑過來告訴他,一個鄭姓移民的5歲兒子被金錢豹咬死了。竇容邃愣住了,他稍一猶豫,幾步跨過去。
門板上,一個血肉模糊的孩子,無聲地蜷縮成一團,一個看不清面容的女人,跪在門板前,凄厲的哭聲聽得讓人心碎。竇容邃再也看不下去了,他弓身安慰著絕望的母親,又回頭叮囑當?shù)毓賳T,要幫扶好這對絕望的夫妻。
當天,竇容邃沒有回到縣衙門,幾個當?shù)毓賳T陪他早早吃完晚飯,他便把自己關進屋子。遠處,凄厲的鑼聲與鼓聲,伴著呼天搶地的嚎啕,透過雕花的窗戶,陣陣傳來,聽得他淚水盈盈。他又想起了那個絕望的女人,她還有信心再生養(yǎng)孩子嗎?想到孩子,眼前豁然一亮,他立刻找來幕僚,要當?shù)毓賳T尋來一塊木匾。
就著落日的黃昏,竇容邃舞動著狼毫,揮筆在木匾上寫下“添子店”三個碩大的隸體。
當本地官員把寫下“添子店”的木匾,高高懸掛于鄭家店鋪大門的正中央時,天子店的百姓競相簇擁在大門前。他們眼睜睜地盯著那三個在夕陽下閃著金光,煥著異彩的大字,仿佛突然間明白了竇知縣的良苦用心。
據(jù)傳,受竇容邃鼓勵,鄭姓夫婦重振士氣,接連生下多個孩子。當?shù)毓賳T有感于匾額的靈氣,遷走了鄭姓人家,將店鋪辟為拜佛求子的寺廟,并用竇容邃題寫的匾額做了寺廟名,名曰添子店。
也許添子店一開始就寄寓著人們的美好期盼,燒香拜佛竟十分靈驗。一時間,當?shù)丶爸苓吶问袖?、長嶺崗,甚至更遙遠的梁山等地的百姓都紛至沓來。
添子店到底如何影響當?shù)厣?,已無從考證,但竇容邃在新寧為政8年實施的休養(yǎng)生息政策,卻實實在在促進了人口快速生長。據(jù)縣志載,竇容邃剛上任的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新寧人口僅54684人,到他離去12年后的乾隆十八年,人口已猛增到120290人。(未完待續(xù)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