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說牛郎董永的靈魂,歷經(jīng)幾千年的時光,仍在等待和尋找天上的織女,織女也同樣思念著牛郎。為了長相廝守,他倆不惜再次違背天規(guī),于這年的某天都分別投胎轉(zhuǎn)世出生在開江縣東部一李姓和陳姓之家,分別叫李郎和陳姣。李郎聰明機智,心地善良,勤勞能干,一表人才,深受鄰居們的喜歡。陳姣更是十分的秀麗,似乎天下所有的美貌都集中到了她的身上。
在一個月圓之夜,李郎與陳姣相識了,愛的火花在倆人心中產(chǎn)生了強烈的碰撞。那一夜他倆暢談了很久很久,還共同跳了一曲舞。小伙子熾熱的感情已深深地打動了姑娘的心,兩顆年輕火熱的心貼在一起,發(fā)誓要結(jié)為終身伴侶。
垂涎織女美貌已久的東海龍王二太子龍毒,發(fā)覺織女靈魂已下凡間,他掐指一算,知道織女已下凡投胎到開江縣東部一陳家,于是他變成一個漂亮且有錢的外來后生,托人到陳家說媒。殊不知,陳姣早已把全部感情放在了瀟灑俊逸、勇敢堅強且心地善良的李郎身上。她謝絕了龍王二太子龍毒的要求。
龍王二太子龍毒又羞又氣,決定發(fā)洪水淹滅這里,以淹死李郎和陳姣,破滅牛郎和織女在凡間的長相守。九月深秋的一個夜晚,風(fēng)雨交加、雷鳴電閃,下起了大雨,一會兒平地浪濤滾滾,只見浪頭里一條花龍,昂首東張西望,龍頭向左望,浪頭就向左打,左邊山崩;龍頭向右看,浪頭往右沖,右邊田盡毀。頓時開江縣的東部一片汪洋,滔滔洪水肆無忌憚地吞噬著人間的良田財物和生命,在這危急時刻,李郎和陳姣一次次在浪里博斗,將一個個生命救往山上,在最后一次救援中,一個萬丈高的浪頭卷走了他倆,百姓們哭啊、喊啊,可再也聽不到李郎和陳姣的回音。
牛郎不是神仙,為了尋找織女,他的靈魂在開江縣西部無洪水處化成一座山(即今天的牛山寺)苦苦等待??椗栈仃愭撵`魂,準備與龍毒大戰(zhàn)一場,苦于天兵的看管,只得淚流沾巾。
二太子龍毒見李郎和陳姣已死,更是得意忘形,意在全淹開江縣,以解心頭之恨。頓時洪水猛漲,閃電頻頻,雷聲振天??椗娮约旱南路苍斐扇碎g的災(zāi)難,心中很是著急。她急忙找到一親信天兵,求他趕快找太上老君的徒弟八仙,求他們幫助人間躲過這一災(zāi)難。太上老君的徒弟八仙是天庭有名的人物,一接到織女親信帶來的援信,眾仙個個義憤填膺,手執(zhí)法寶,各顯神通,直奔開江縣東部找龍毒大戰(zhàn)。
二太子龍毒知道不是八仙的對手,慌忙揮舞珍珠鰲魚旗,催動蝦兵蟹將,掀起漫海大潮向開縣巫山方向直奔長江而逃去。但洪水太大了,開江縣境內(nèi)又無河道,洪水一時難以退卻。呂洞賓拿來鐵拐李的拐杖,口中念念有詞,并將拐杖往空中一拋,喝聲“開”!頓時滔滔洪水中一條深深的河道由西向東劃去,不僅給無江的開江開了一條河,而且洪水也轉(zhuǎn)眼消失了,躲在山上的人群一片歡呼。
何仙姑見狀道:“河道已成形,如無橋,兩岸的百姓無法正常往來,特別是山洪暴發(fā)的時候,行走更不方便,我們何不再修一座橋。”,漢鐘離憂慮地說道:“我們私開河道幫織女已違背天規(guī),如果再私修橋補路,王母娘娘一旦察覺后降罪于我們怎么辦?”。呂洞賓沉思一下說:“這樣,我們以凡人的身份建造,不用神力,以證明我們對織女的同情和對這里人民的愛護,相信王母娘娘即使查覺,也不會過多地降罪于我們。眾神仙點頭稱好。他們搖身一變,成了八個大凡人。
八個大凡人來到洪水泛濫最嚴重的長嶺鎮(zhèn)東行八里停下來,找到當(dāng)?shù)氐念^人并告之眾鄉(xiāng)親,說要修橋補路。經(jīng)過三個月的艱苦努力,一座八個拱洞的石橋終于建成了。當(dāng)人們歡天喜地?zé)釤狒[鬧開慶典時,東海龍王向天空靈宵寶殿飛去,向王母娘娘報告,說織女私下凡間與牛郎相守,八仙違背天規(guī)幫助織女痛打二太子且私自開河道建橋修路等等,有背天庭制度,望王母娘娘嚴懲。
王母娘娘一聽,勃然大怒,派二郎神與龍王下界捉拿八仙,到時與織女一并送天庭嚴審!龍王得意忘形,拼命地向前沖,欲拿王命沖毀八仙開的河道和修的石拱橋。眼見龍王攜帶著驚濤駭浪,向剛開的河道和落成的大橋涌來。人們被這更大的洪水嚇得不知所措。在這危急時刻,只見八個建橋的陌生人齊齊跪在橋上,面向龍王攜來的洪水念念有詞。龍王見八仙阻擋了他的洪水進攻,高呼道:“二郎神元帥!八仙抗命阻擋洪水,快來幫忙捉拿!”
二郎神見狀,額上正中的大神眼正準備盯橋一毀時,八個陌生人齊齊變原形。呂洞賓高呼道:“二郎神元帥,織女本是令尊的侄女,他與牛郎相戀幾千年,如今在凡間短暫一聚,情有可緣,龍王二太子強娶織女不成,發(fā)淫威、引洪水,沖毀農(nóng)田,濫殺無辜,他才該捉拿;再說,我們開河道修橋是造福于這受災(zāi)的百姓啊,并無他意,請元帥明察!”頓時,石拱橋四周齊齊跪下了無數(shù)當(dāng)?shù)胤踩恕?/div>
二郎神見狀,心里滋生出對織女的一片同情和對龍王二太子龍毒的憎恨,也明白了八仙的好意,更了解民心所向,便對東海龍王喝道:“龍王,織女之事,王母自會有定論,八仙所作所為,并沒有違反天規(guī),天規(guī)最高條例就是降福于人間,其他細節(jié)可以不計,你快隨新開的河道回東海龍宮吧,我立即回靈宵寶殿向王母娘娘回命。”
東海龍王見狀,只好恨恨地伏身下轉(zhuǎn)。龐大的身軀隨新開的河道從石拱橋下方向東流去。河道得以保護,大橋得以幸存,民眾得以安心,八仙也騰云回天界。
為紀念八仙開江護橋的義舉,后人將此地命名為八廟,后又改稱為拔妙;將此河稱為開江,開江縣名也由此而來。